疫情最近又變得緊張起來,但打完該打的疫苗,平常口罩戴好之餘,還是要好好過生活、好好吃飯;畢竟保護好自己是很重要,但讓自己有動力撐過疫情歲月也很重要。
也就是在這種氛圍下,即使是部落格已經變「年記」的我,除了珍惜每餐外食的機會,也覺得該為美好的餐點們留下紀錄;那就從今年元旦吃的第一餐日料~「拾漁」開始。
這次來應該是我的第四訪(最起碼第四訪),午、晚餐均一價位都是1500+10%。
疫情最近又變得緊張起來,但打完該打的疫苗,平常口罩戴好之餘,還是要好好過生活、好好吃飯;畢竟保護好自己是很重要,但讓自己有動力撐過疫情歲月也很重要。
也就是在這種氛圍下,即使是部落格已經變「年記」的我,除了珍惜每餐外食的機會,也覺得該為美好的餐點們留下紀錄;那就從今年元旦吃的第一餐日料~「拾漁」開始。
這次來應該是我的第四訪(最起碼第四訪),午、晚餐均一價位都是1500+10%。
快三年半沒寫文章了,先借點篇幅說說感想。這幾年沒寫文章的原因,最大的原因當然是有點疲累了,覺得寫那麼多字,真正會用心看的人幾個?然後看著網路上越來越多的寫手,拍拍剛開幕的排隊名店、網美店,不用寫什麼字,一樣人氣嚇嚇叫,所以就想說我這慢慢過氣的老骨頭還是從部落格退休好了。
就這樣休息了三年多,沒想到在去年底的時候,在FB上認識了一個朋友,聊著聊著發現竟然是我的老讀者,而且竟然這幾年下來偶爾都還是會看看我有沒有新文章;在受寵若驚的同時,心裡頭更多的感覺是欣慰,知道我用心寫的東西還是有人在乎,不是只當成那些沒營養的農場文章。思考了許久,即使我知道現在再開始寫文,已經跟不上潮流,但為了少數還記得我的人,也為了替我喜歡的餐廳們盡些微薄之力~於是,我回來了;不敢保證以後會不會常常更新,但我會努力分享一些好吃、好玩的給大家,請大家多多指教。
之前吃日料認識的師傅,去對岸發展一陣子之後,最近在台北天母的店「基隆海鮮和式料理」幫朋友的忙;上個月去吃了一趟,當然老朋友端出來的料理本身就有種帶有感情的美味,但就算公正的說,也是吃得飽又吃得好。花了點時間整理照片然後找回寫文的感覺後,在這邊分享給大家。
每次來瞞著爹吃飯,明知道沒什麼意義,但還是會很鬼打牆的問吳迪師傅同一個問題~
「師傅,貴伯父真的到現在都不知道你開日料店嗎?」XDDDD。其實師傅的爹知不知道
並不重要,吃到自己嘴裡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;不管搬到哪裡,「瞞著爹」總是有種讓人
話說,我好像真的很久沒更新了;一來是工作忙了些,二來心情上也有些低潮,就總是提不起勁
幫記憶卡裡堆積如山的照片賦予文字。直到今天總算打起一點精神,用開了分店之後讓我比從前
更著迷的~「游壽司二店」打開僵局;期待以 にぎり ( Nigiri ) 的魔力,重拾寫文的節奏跟熱情。